红蜘蛛危害该如何判断?
什么是玉米红蜘蛛,它又有怎样的危害呢?玉米红蜘蛛体型特别小,不仔细观察根本发现不了,但它造成的危害可不容小觑。红蜘蛛喜好扎堆,常聚集在玉米叶片背面,以吸食叶片汁液为主要生存方式,这也是其危害玉米的主要途径。
危初期,玉米叶片上会出现小红点,随着危害程度逐渐加重,这些红点数量增多,部分会连成片,致使叶片开始失绿、变黄,严重时直接干枯。并且,红蜘蛛危害具有一定特点,先是植株下部以及地边的植株发黄,随后植株中部和上部也开始发黄,进而向田间深处蔓延。倘若在玉米灌浆期红蜘蛛危害严重,会致使玉米穗小粒少,籽粒干瘪,最终导致产量下降。
为何今年玉米红蜘蛛爆发如此严重?
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
今年,许多夏玉米种植区都遭遇了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。在这种气候下,红蜘蛛的新陈代谢加快,发育时间大幅缩短。正常情况下,红蜘蛛从幼螨成长为成螨,需要一周以上时间,可在长时间高温时,短短几天便能发育成熟。如此一来,虫口数量迅速增长。而且在干旱天气中,玉米叶片的汁液浓度相对较高,更有利于红蜘蛛的生存和繁殖,其繁殖速度也会更快。
地块本身虫源基数大
对于往年红蜘蛛就较多的地块,田间残留了大量红蜘蛛虫源。即便到了冬天,它们藏身于杂草缝隙以及路边的缝隙里,能够安全越冬。经过多年的积累,虫口基数不断增大,数量越来越多。一旦遇到今年这种适宜的气候条件,便迅速繁殖,对玉米田发起危害。
管理方面存在不当之处
一方面,有些农户对田边杂草不够重视,除草时只关注田间,忽视了田边杂草。可别小看这些杂草,它们是红蜘蛛栖息、繁殖以及越冬的重要场所。当杂草上的叶片汁液被吸干后,红蜘蛛就会向玉米田转移危害。另一方面,部分玉米种植区的农户对玉米红蜘蛛的危害认识不足。在红蜘蛛危害初期,由于症状不明显,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。等到发现玉米叶片发黄时,红蜘蛛实际上已经大量繁殖,玉米叶片背部虫口基数大增,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,此时再想控制局面就难上加难了。
红蜘蛛产生了较大抗性
有些农户知晓红蜘蛛的危害,也进行了施药防治,然而效果却不理想。例如,施药方法不正确,用药量不足,打药不均匀,尤其是叶片背面红蜘蛛聚集的地方,没有喷到足够的药剂。再加上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,红蜘蛛逐渐对该药剂产生抗性。继续喷施这种药,对红蜘蛛的防治效果便大打折扣,导致红蜘蛛越来越难以防治。
针对今年的玉米红蜘蛛,该如何防治?
了解了今年红蜘蛛危害严重的原因后,就得想办法进行防治。
从农业防治角度来看,秋收后,在播种下茬作物之前,建议进行深耕灭茬,将藏在土壤中准备越冬的红蜘蛛翻到深层土壤,使其难以存活。有条件的话,将地头、田埂等地方的杂草一并深耕处理,减少红蜘蛛的越冬场所,降低虫源基数。
从生物防治角度出发,可以在播种前选择抗虫性较强的品种,增强玉米自身对红蜘蛛的抵抗力。
化学防治是农户们最常用的方式,建议以提前预防为主,不要等到红蜘蛛危害严重后才行动。防治玉米红蜘蛛的药剂众多,常见的单剂有阿维菌素、螺螨酯、哒螨灵、乙螨唑等;复配药剂有阿维菌素 + 螺螨酯、联苯菊酯 + 哒螨灵、唑螨酯 + 乙螨唑等等。
目前,多地夏玉米正处于灌浆期,希望农户们能抽空到田间查看。若未发现红蜘蛛,那自然最好;要是发现了红蜘蛛,还需再打一遍药。